第12章 卖山货_重走人生路
笔趣阁 > 重走人生路 > 第12章 卖山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章 卖山货

  农村里面的风景一成不变,走街串巷的货郎就非常受人欢迎。因为离集市太远,物资又贫乏,村民们经常会将收集到的山菌、野果、肉干、头发之类的保存好,等着货郎上门来换点东西。

  一个自行车两边挂着布兜后座绑着一个木箱的二道贩子,正在杨家厨房后边跟刘月娥讨价还价。

  “唉,老嫂子,这个鹅毛不行,你这个这个还有这么大的鹅毛,收不了,按不了细品的价格。”

  “哎呀,怎么不行,你看这个毛干的。都给你晾干了。我这是两只鹅的毛,不是一只的。”

  “你这两只的也不行,这只鹅也太小了吧,毛这么少。”货郎边说边又摇了摇铃铛。

  屋后三奶奶透过竹林往下看,“哎,等下来我家啊。”

  “等下,下一家就到你家。”货郎冲着上面吼。

  “别喊别喊!”刘月娥从厨房里拿出一把头发,回头瞅瞅正堂里趴在地上的三小只,“你再看看这个!”

  货郎掂了掂头发,看了看,差不多三十公分,“倒是够粗,这个头发剪下来不值钱啊,就是头发都分叉了,又参差不齐。”

  “哎,你不说那么多了,两个鹅毛,还有这一把头发,这么多,你给个十块钱吧。”刘月娥压低嗓子。

  “十块钱?老嫂子,我给你这么多东西,你给我十块钱得了。”货郎笑开了。

  “那你说多少钱?上一个要买的就出这个钱我没给。”

  “这个十块钱不行,我顶多给你六块钱,鹅毛三块钱,头发三块钱。”货郎把头发放进秤盘里。

  “你这不开玩笑吗?六块钱怎么可能呢?我这是两个鹅毛,这头发你看这多厚的

  。”

  “不多讲了,鹅毛我给你三块钱,一毛钱的价格加不了。你这个头发,如果是头上现长着的,我来剪,光头发给十块钱。你这剪下来了,你看这个地方剪得这么乱,没法用,只能给个三块。”

  “那哪知道现剪和之前剪的差这么多。”刘月娥懊悔道,“要是早知道不就等你来剪了嘛。哎,这么长,比这个还厚的头发现剪大概多少钱?”她比了个七八十公分的长度。

  “那要看到才能说啊,最少二十块吧。但要看到才能确定。”货郎往屋里看了看,“人在哪?我看看。”

  “不在家,念书去了。”

  货郎感慨,“哟,老嫂子仁义呀,女孩子都给念书。不错不错。”

  刘月娥扯了个笑,不想讲这个话题,只关心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,“六块钱不行,六块我就自己留着。”

  货郎也不想跑空趟,但是十块钱确实没得挣,眼睛四处转了转,看见屋檐下晒的衣服有个小蓬蓬裙,还挺好看的,“哟,你家这个小姑娘裙子挺好看的,又多的没?你们是在哪儿买的?还是自己做的。”

  刘月娥没在意,“是自己家做的,就这一件。你再加一点,六块钱拿不走。”

  “那手怪巧的。这材料……

  要不这样吧,我给你十块钱,你再把这个小裙子给我。你这也不是新的了。这也真是赶巧了,出门的时候小女儿吵着叫我带裙子,我这在哪儿去买。”

  “那不行。”刘月娥摇头,“四块钱买一个小裙子,这裙子蓬蓬的,我孙女都舍不得穿,没穿过几回,村里都买不到……”

  “够了。老嫂子,你这个小裙子也不是新的,也穿过了是吧?你看这里这块布都皱……

  你就看吧,你要同意就同意,不同意的话那就算了,我就认了,你给下一个……”货郎摸摸裙角,“这也是旧裙子改的吧。”

  刘月娥犹豫了一会儿,伸头看看在堂屋里面玩的小孙女,一拍大腿,“你拿走吧。”伸手把小裙子拽了下来。

  “哎,您给我,给我。”货郎小心地把裙子接过去,仔细地叠好放到背着的挎包里。“行,看你老嫂子这么大气,十块钱就十块钱了。您看看后边箱子,食盐菜种、糖果饼干、发带头绳……”

  货郎打开后座的箱子,“您看看,我算你便宜。”边说边把收到的东西装进两边的布兜。

  “你家饼干我两孙子不爱吃,头绳最便宜的我看看……”

  自从汛期过了,村小的放学队伍就解了散,杨小梅每天放学要赶着回家做饭,杨小莲就不跟她一起了。

  杨小莲这天回家比又比大姐晚点。

  一进门就看见小妹妹在厨房哭得一抽一抽的,拉着大姐的衣袖。

  大姐一脸无奈,“我找过了,没有啊。你刚刚不也找了嘛?”

  “放学疯哪儿去了?”刘月娥边淘米边冲孙女喊,“也不知道回来帮忙干活。”

  “哦,老师留的作业我给写完了回来的。”杨小莲答道,把小妹牵过来,“怎么回事?这脸哭得可不漂亮了?”

  “裙子飞了!”杨佳元抢答,小弟在旁边捧哏,“飞……走了。”

  杨小菊扑到二姐怀里,哭得更大声了。

  杨小莲看两兄弟坐在厨房门口,嘴巴里吸溜着东西,手上还拿着一把大白兔奶糖。

  再看小妹手上也抓着一两个,把小妹一把抱出厨房,放到两小只旁边,“别哭了,你看弟弟都不哭。”顺手从佳元手里拿了一颗糖塞嘴里,乾元见了,把手里的糖往二姐手里塞,杨小莲拿一颗,摸摸小弟的头。

  杨小菊抽抽噎噎,也剥了一颗糖放进嘴里,“……嗯……裙子没有了……”

  “怎么没有了?蓬蓬裙?”早上出门还看到妈妈洗好在屋角晒。

  老杨家的门前有两个院子,一个是在屋前右前方,修了围墙的,里面修了水洼、鸡棚、厕所、猪圈、牛棚、柴垛……另一个是在门前正前方,简单地起了几道埂,出了大门走个十几米,过了埂就是一个大斜坡……

  杨小莲带着三小只把两个院子搜了一遍,正院外的下坡都找了几遍,也没找到。

  回到堂屋又把收进来放在竹凉床上的衣服检查了几遍。

  “……还真没有,被风吹跑了。”杨小莲嘟囔着。

  “啊……”杨小菊原本一脸期望地跟着二姐,现在看裙子真丢了,大白兔也压不住伤心了。

  “没事没事。”杨小莲赶紧安慰,“还可以做,再做一条更好的。”看小妹哭得泪花滚滚,可见真伤心了。“现在就做。大元小元,你两去找点稻草,等下也给你两搞个好玩的。”

  晚上杨小菊又穿上了蓬蓬裙,比先前的那个更长一点,更适合秋天穿。

  两元一个坐在妈妈怀里,一个坐在奶奶怀里,一边玩着稻草做的笼子,一边吃饭。

  秋风萧瑟,夜幕低垂,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傍晚。

  杨小莲拿着一条蛇皮袋,沿着山里的小路往老屋走,经过一个长满枯草残木的坟包,又走过一片密不透风的竹林,走到了老屋的谷场,坡道上有没烧完的黄纸偶尔闪烁一下……

  家里没米下锅了,秋收粮食还没有入库,交了任务粮,又把孝敬爷爷奶奶的粮食交过之后,家里总共只剩下几麻袋稻谷。

  一直靠着大米搀和蔬菜红薯之类的一起吃,这几天大米已经完全没有了。妈妈让她去奶奶家借点,大姐小妹都来借过,她们实在是不想来了。

  这个事情已经不是发生过一次两次了,从分家出来之后一家五口一直是饥一顿饱一顿。农忙的时候多放点米,吃干点,农闲的时候基本上就吃红薯杂菜……

  因为家里人口多,田地少,每年还有计划生育的钱要交……

  父亲偶尔还在附近找点零工,依然食不果腹。

  这几天吃红薯吃的,她感觉胃里发酸,闻到红薯味都想吐……

  刘英子就叫她去爷爷奶奶家借点米。

  从紧闭的大门里飘出大米的清香,她敲了敲门。

  奶奶推开门,看她手上拿着的袋子就明白了,“又没有米吃了。”

  “嗯!”

  “这次要借几升?”奶奶倒也大方,好说话,一点没有纠结,直接就往仓房里走。

  杨小莲紧紧地跟在后面,目不斜视,努力不往正在吃饭的饭桌上看。

  饭桌上坐着面目模糊的一群人正吃得津津有味,看到她来也没人招呼。

  “你们一家可真能吃,月月都要来借粮食。”一个粗犷苍老的声音响起,“要明年的新米啊。”这是说到时候要用明年的新米还债。

  杨小莲没做声,跟在奶奶的后面进了仓房。仓房是以前他们一家住的房间改建的。

  奶奶打开半边仓房的门,把她手上的蛇皮袋接了过去,找到一个米升,“你数好了。”连挖了五升大米,每一升都是满满的。“五升,可够?”

  杨小莲点点头,扎好袋口,背着往家走,她的脚步又快又急,就像身后有什么东西追着她,如芒刺背……

  在往后的日子里这一种羞耻难言饥饿难耐的感觉,不经意就在脑海里翻滚出来。

  砰的一声,杨小莲感觉膝盖一阵剧痛。却也猛地清醒了过来,才发现自己踢到了柜板。

  自从刘英子把立柜收拾出来,铺了一个床铺之后,杨小莲就在柜子里住了,偶尔杨小菊觉得好玩也来跟二姐睡,大部分时间都是杨小莲一个人住。

  透过隐约的月光,杨小莲模糊看见支撑着柜门的竹板。

  她在柜子里坐起来,感觉肚子饿得难受,想了一会儿,房间里确实没什么吃的……

  刘英子被砰的一声惊醒了,听了一会儿是二女儿窸窸窣窣地往外爬的声音,“怎么了?”

  “我饿了。”杨小莲用气声回答。

  刘英子爬坐起来,听着女儿摸索着走进堂屋,在桌子上倒了杯水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37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37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